杨浦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地处黄浦江下游西北岸,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西临虹口区,北与宝山区接壤。区域面积60.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31万。
作为上海传统的工业区,杨浦经过多年转型,已发展成为以教育、科技、创新为特色的现代化城区,拥有"知识杨浦"的美誉。
杨浦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城市景观,是上海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面积
60.61 km²
人口
约131万
高校
10余所
公园
20余个
杨浦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从渔村到工业区,再到如今的知识创新区,见证了上海的发展变迁。
杨浦地区在唐代属华亭县,宋代起属上海县。明清时期,这里是重要的渔村和农业区,黄浦江沿岸逐渐形成了多个集镇。19世纪中叶后,随着上海开埠,外国资本开始在此建立工厂。
20世纪初,杨浦逐渐发展成为上海的工业中心,拥有大量纺织、造船、机械制造等工厂,被誉为"上海工业的摇篮"。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高校也在此期间相继建立或迁入。
改革开放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杨浦的传统工业逐渐转型。2003年,杨浦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开始了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的转变,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创新高地。
杨浦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从历史古迹到现代公园,从滨江风光到高校校园,各具特色。
杨浦区是上海的"学府区",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杨浦区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拥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10余所知名高校,在校大学生超过20万人。
这些高校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也为杨浦区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依托丰富的高校资源,杨浦区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建设了多个国家级和市级科技园区,如杨浦知识创新区、复旦科技园、同济科技园等。
这些园区吸引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团队入驻,形成了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使杨浦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高地。
从传统工业区到现代化创新城区,杨浦区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杨浦区经历了从传统工业为主导向以知识经济、创新经济为主导的深刻转型,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为支柱的新型产业体系。
区内集聚了大量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科技创新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杨浦区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依托黄浦江沿岸的区位优势和工业遗产资源,打造集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商业服务、生态居住于一体的综合性滨水发展带。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的重要承载区。
作为上海东北部的城市副中心,五角场地区集商业、办公、文化、科教于一体,是杨浦区的商业和商务中心。
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科技金融等产业,打造区域性的商业商务高地。
以同济大学为核心,辐射周边区域,形成了以设计创意为特色的产业集群,是全国知名的大学科技园示范区。
重点发展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工业设计等创意设计产业,年产值超过百亿元。
以复旦大学为依托,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通过镜头感受杨浦的魅力,从历史到现代,从自然到人文,展现多元多彩的杨浦风貌。